作者: 湛江中心人民医院 来源: 湛江中心人民医院 编辑: 湛江中心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 2013-01-23 点击数: 1355
护士每天重复进行着静脉输液,她们使用了哪些导管与穿刺工具?是否能使用最少的时间,为病人提供最舒适的、最理想的静脉输液环境呢?据统计:几乎85%的护士每天在静脉输液上要花费全天75%的工作时间!静脉输液经历了500年的波折过程,现发展到哪一步?大家了解多少呢?护士的工作跟上了发展的脚步了吗?想改进目前的状况吗?要改进现状,必须更新观念!您了解静脉输液新的理念吗?我这里有两个新的理念:“一针完成全部治疗”的理念和“主动静脉治疗”理念。目前大多数护士姐妹采用被动静脉治疗。即完成任务性质的、习惯性的器材使用,不对病人做全面、准确的评估,使用钢针进行静脉输液较普遍。而主动静脉治疗首先是主动完成护理评估程序,进行教育,使用适宜的输液器材,使治疗不会中断。
你们知道有哪些静脉输液导管与穿刺工具吗?分两大类:外周浅静脉输液穿刺工具和中心静脉输液工具。1、外周浅静脉输液穿刺工具包括:一次性头皮针(钢针)、留置针、中线导管。(1)、1957年发明了一次性头皮针(钢针)。钢针的特点主要是容易穿刺,使用方便;缺点是钢针容易刺破血管,每日需要重新穿刺损伤血管,增加患者痛苦。适用于:采血、输注非刺激性药品或PH值、渗透压处于或接近正常范围的溶液以及合作的患者。(2)、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使用留置针。留置针分为开放式、密闭式和密闭式防针刺伤安全型留置针。安全型留置针可以有效防止针刺伤和血液污染,减少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风险。留置针一般可留置72~96小时。适用于:间歇性、连续性或每日静脉输液治疗,还可在PH值或渗透压处于或接近正常范围的溶液及刺激性药品仅为间歇性推注时使用,并可用于进行血液动力学监测。(3)、中线导管。中线导管自外周静脉穿刺置入,末端到达上臂的近端。用于中期治疗。2、中心静脉输液工具有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中心静脉导管(锁穿、颈穿、股穿)、非隧道式导管、隧道式导管与埋藏式输液港。(1)、1986年发明了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PICC是由外周的前臂静脉插入,尖端到达上腔静脉。特点:经外周静脉穿刺,相对于其他中心静脉输液导管,穿刺成功率较高、危险性较小;因为是通过外周留置,因此感染率低(2%);PICC留置时间较长(数月至1年),可减少反复穿刺和药液对血管损伤,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与满意度。缺点:价格较贵,长时间留置可引起机械性静脉炎。适用于:长期静脉输液治疗(疗程>1个月)、肿瘤化疗、刺激性药品或溶液进行持续或间歇滴注以及需用极端的渗透压或PH值药品治疗的患者、婴幼儿患者等。2009年广东省静脉治疗护理安全质量目标中有3个大点提及PICC。(2)、非隧道式导管,穿刺点为大静脉(颈内、锁骨下或股静脉),尖端到达中心静脉。非隧道式穿刺并发症危险性相对较大;由于留置于躯干部位,因此感染率较高。(3)、隧道式导管是一种人工血管,经胸部皮肤穿刺,在皮下走行一段后进入锁骨下中心静脉。隧道式导管与埋藏式输液港留置时间不确定,可以长期留置,一般若有感染才考虑拔除。缺点:操作过程需要严格保持无菌,护理不当容易引起感染等并发症。适用于需要长期及重复注射药物的患者,以及输注间歇性、连续性或每日静脉输液治疗,发泡性、刺激性药品或溶液,输注大量液体,需用极端的渗透压或pH值药品治疗的患者等。
选择“正确的” 静脉输液导管与穿刺工具为患者进行长期治疗,将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感染的机会;提高病人舒适度和满意度;减轻临床护士的工作量;减少护理纠纷;节省护理和处置费用、病人的总治疗费用。要做到合理使用静脉输液导管与穿刺工具,评估是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评估包括:静脉输液方案的评估和患者情况的评估。1、方案的评估:护士需要评估患者静脉输液的目的、疗程、输液速度及药物的性质,这样才能做出正确判断。2、患者情况的评估:包括患者的病情及病程、状态、年龄、性别、用药史,患者活动状况及配合程度、皮肤状况、穿刺部位,以及患者和家属的教育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