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呼吸内一科 来源: 呼吸内一科 编辑: 郑帅 发布时间: 2022-03-28 点击数: 981
春暖花开,医患情深。近日,我院一名复杂大气道危重症患者康复出院,为救治团队送上锦旗,感谢我院医护人员对其的精心治疗和优质服务。在ECMO(人工肺)保障下的硬质气管硅酮支架植入术在粤西地区的率先开展,标志着我院在复杂大气道危重症患者的多学科救治中又上新的台阶。
该患者为20岁的小伙子,因车祸造成严重的颅脑创伤、全身多处粉碎性骨折,经行颅脑、骨科手术治疗后,才从死神手里夺回生命,患者现却又因气管上段、声门下1厘米处出现极重度狭窄,导致呼吸困难。
(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提示患者气道呈针尖样狭窄)
(患者气管极重度狭窄,最狭窄处直径仅3毫米)
经过相关检查显示,患者的气管最狭窄处直径仅3毫米,即使是目前最小的支气管镜也无法进入气管,这相当于患者遭遇了“锁喉术”。
经由呼吸内一科、麻醉科、重症医学科、耳鼻咽喉科、胸外科等多学科会诊,最终为患者制定一套个体化治疗方案。会诊意见一致认为,传统麻醉下气道介入手术风险极大,决定在ECMO辅助下行硬镜大气道疤痕组织切除及硅酮支架植入术,解除气管狭窄,挽救患者生命。
(我院复杂大气道疾病多学科诊疗团队)
术前多学科再次对患者进行手术风险评估后,由呼吸内一科易震南主任、麻醉科陶涛主任、严冰副主任、内科ICU莫俊德主任、钟国荣副主任组成强大的手术及ECMO团队,采用硬质气管镜配合可弯曲电子支气管镜,利用高频消融术、波士顿高压球囊扩张技术,用最低的热刺激能量把气道再通至接近正常结构,后经硬质气管镜置入硅酮支架,患者气管的再通进一步得到有力的保障,术后2小时撤除ECMO,无需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24小时后下地行走。
本次多学科合作在ECMO保障下的硬质气管镜硅酮支架植入术,是我院多学科协作的又一成果,代表我院学科建设步入新的发展阶段。